最近糖糖開始會自己摺衣服囉!
從洗衣服開始,她就會跟在爸爸後面幫忙提籃子,把衣服丟進洗衣機,然後按下按鈕,再幫忙把衣服收進來,接下來,她會把自己的衣服全部挑出來,放到她的小房間地板上,然後,有模有樣的學我摺衣服。說真的,不是我老王賣瓜,她摺的真的還蠻整齊的,褲子對摺再對摺,衣服先拉平再摺袖子再對摺,襪子則是捲成小圓球。摺好後糖小姐開始分類放進不同隔板,然後很高興的告訴我,"媽媽,我摺好了。我自己放的喔。" 當然,我沒有讓她發現事後我把她沒放好或沒摺好的衣服重新整理一次,當下我總是抱著她說,"糖糖好棒喔,妳長大了喔。"
更讓我高興的是,她有時候會忘記該怎麼摺,但她不會發脾氣,她會很高興的問我,"媽媽妳教我好不好?我想要自己摺。" 我不在乎多花一倍的時間陪糖糖整理衣服,雖然我自己摺會很快,但窩心的是,她會懂得自己處理自己的東西,這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穿襪子這件事。糖糖現在出門都是自己穿襪子,有時候會穿錯,但當我們提醒她時,她拒絕讓我們幫她穿,她很慎重的告訴我,"媽媽,我自己穿,我要自己想辦法。"聽到這句話,我很感動,而她穿好襪子時的得意表情,更讓我動容。
小朋友的可塑性與模仿力是非常強的,父母老師阿公阿媽保母的身教言教,都深烙在小朋友的腦海與心裡,我期許自己,能夠讓糖糖成為一個能照顧自己,也能體貼別人的小孩,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也能接受別人建議的小孩,我相信,這比考第一名要重要太多了!
3/31/2006
3/29/2006
喜歡唱望春風&雨夜花的小怪物

糖小姐唱起這兩首台語老歌可ㄧ點都不含糊,歌聲、咬字、表情、節奏還有拿麥克風的姿勢都很講究,唱完還會提醒我,"媽媽,妳要拍手,我唱得很好聽"。最經典的是望春風裡的最後二句歌詞中夾雜著"唉呦"這兩個字,糖小姐從來都不會忘記唱,除了大大聲唱之外,還會加上表情,連公公都說她很厲害。
不要懷疑,我不是教她唱這兩首歌的人,雖然我每天都被逼著陪她ㄧ起唱,(P.S. 請注意,為什麼是媽媽陪唱而不是爸爸呢?因為糖小姐嫌她老爸唱歌不好聽,而且都會唱錯。。。)她的啟蒙師父是來自於一片原住民小朋友合唱團的CD,CD裡都是原住民的歌謠跟台語歌,可想而知,除了這兩首拿手好歌外,她也會唱原住民的歌。
知道她會唱望春風與雨夜花最快樂的人莫過於我的老爸,糖糖的公公。彷彿找到知音般,常常都是祖孫兩人ㄧ起攜手ㄍㄚˋ歌。只要他們進入有卡拉OK的人家裡,祖孫倆就開始抓著麥克風,唱完了一首還會提醒我要繼續點歌。公公如果唱著糖糖不會的歌,她會很識相的把麥克風放下,然後隨著節奏用力擺動她的小小的頭,等公公唱完後就立刻提醒大家拍手鼓掌,然後就告訴大家,"很好聽耶,換我唱了",聽得我們是啼笑皆非。
這個喜歡唱雨夜花跟望春風的小怪物,(P.S. 小怪物是糖糖對自己的暱稱,緣由已不可考,其他爸爸媽媽公公阿媽大小阿姨阿賢叔叔全都是大怪物),的確讓大家都非常快樂。最近她又開始把目標轉向英文歌,老師當然還是ㄧ片叫做"MAMA MIA"的CD,我已經可以想像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要學的歌只會多,不會少!
3/27/2006
阿婆,保重!
保母的婆婆上星期在和信醫院檢查出直腸癌,腫瘤位於肛門口三公分處,由於位置長得尷尬,使得除了切除手術外,做人工肛門亦無法避免,於是老人家從四月份開始每天都要去作化療,等化療進行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切除。那天保母她老公告訴老人家這個消息,老人家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說了ㄧ句:"那我得去買頂好看的帽子,不然頭髮都沒了會很醜耶。"
對我的影響則是從四月份起我每個星期一都得請假在家帶糖糖 (雖然不得不承認,這讓我很高興可以每星期都連休三天整整一個月),因為保母要載婆婆去醫院。保母問我,這時候身為媳婦的她,除了跟大家一起分擔接送婆婆到台北和信去作化療的工作外,她還能做些什麼?由於平常不住在一起,所以日常生活也不知該如何幫起,而醫療照顧或醫療知識又有在當護士的大姑處理,婆婆也不是習慣跟媳婦訴苦的人,想幫忙做些什麼不知該從何切入,又怕被誤會成不聞問,剎時間有了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煩惱。
我想了想,就安慰她:"那就什麼都不要做,問妳婆婆她想做些什麼,看些什麼,就陪她做她想做的事吧!說不定做完化療如果身體還可以,還能去陽明山賞花呢!"
最近剛看完ㄧ本很棒的小品繪本"我喜歡你" (I Like You, by Sandol Stoddard, Jacqueline Chwast (Illustrator),裡面有一段話提到:
我喜歡你 因為當我覺得悲傷時你不會老是要讓我立刻高興起來
有時候難過比較好
要是有人每一分鐘都不停的吱吱喳喳 你一定受不了
你要想事情
那需要時間
這段話讓我十分感動。太多時候,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病人身體上的疼痛除非自己也親身體驗過,不然是永遠無法體會的,心理上的壓力與恐懼相信也不是ㄧ句:"不用擔心"就可以消弭的,專業的醫療建議有醫生護士會提供,身為家屬,又是不住在一起的媳婦,除了陪伴與傾聽,似乎沒有更好的方式,然而我卻認為這卻也是最珍貴無價的安慰。
阿婆(ㄚ ㄆㄛ˙,客家話裡的婆婆或奶奶),保重!要加油喔!
對我的影響則是從四月份起我每個星期一都得請假在家帶糖糖 (雖然不得不承認,這讓我很高興可以每星期都連休三天整整一個月),因為保母要載婆婆去醫院。保母問我,這時候身為媳婦的她,除了跟大家一起分擔接送婆婆到台北和信去作化療的工作外,她還能做些什麼?由於平常不住在一起,所以日常生活也不知該如何幫起,而醫療照顧或醫療知識又有在當護士的大姑處理,婆婆也不是習慣跟媳婦訴苦的人,想幫忙做些什麼不知該從何切入,又怕被誤會成不聞問,剎時間有了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煩惱。
我想了想,就安慰她:"那就什麼都不要做,問妳婆婆她想做些什麼,看些什麼,就陪她做她想做的事吧!說不定做完化療如果身體還可以,還能去陽明山賞花呢!"

我喜歡你 因為當我覺得悲傷時你不會老是要讓我立刻高興起來
有時候難過比較好
要是有人每一分鐘都不停的吱吱喳喳 你一定受不了
你要想事情
那需要時間
這段話讓我十分感動。太多時候,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病人身體上的疼痛除非自己也親身體驗過,不然是永遠無法體會的,心理上的壓力與恐懼相信也不是ㄧ句:"不用擔心"就可以消弭的,專業的醫療建議有醫生護士會提供,身為家屬,又是不住在一起的媳婦,除了陪伴與傾聽,似乎沒有更好的方式,然而我卻認為這卻也是最珍貴無價的安慰。
阿婆(ㄚ ㄆㄛ˙,客家話裡的婆婆或奶奶),保重!要加油喔!
3/24/2006
下流社會的省思
最近有不少朋友不約而同轉寄這篇文章,看完後深覺心有戚戚焉。最近發現物價上漲的幅度遠出乎我們的想像,從日常食衣住行的民生消費,延伸至年年調漲的教育支出,賺錢的速度遠比不上付錢的速度,而屬於文中的中產階級的我們,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著力點,只能高唱"錢歹賺,囝細漢" (請用台語發音)。
中產階級在歷史地位上的意義所代表的不僅是白手起家的經濟地位,也代表了原屬於上流社會的藝術文化欣賞進入尋常百姓家,是普羅文化的代表。中產階級的逐漸消失,也同時意味著文化發展亦有可能像財富劃分ㄧ樣,進入極富或極貧的狀態,文化傳承的斷層,隱然產生。政府這幾年ㄧ直致力於文化事業的推展,而我們也常常讚嘆歐美國家人民的文化素養之高,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標竿。然而,"飽暖思淫慾"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歐美國家人民的文化素養是由政府的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再加上社會福利政策所塑造出來的。攤開中國歷史,文化素養最高的朝代當推宋朝,然而背後推動的黑手是來自於富庶的社會與安定的政治,當然這或許也跟文人政治有非常大的關連。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人民肚子沒有填飽時,應該也沒有力氣想到消費文化財,只能拼命埋首工作,先養活自己的肚皮。
其實,隨著不斷往前的科技發展,人類的生活表面上看似被日新月異的進步科技填滿,但我卻覺得人類心靈卻愈來愈空虛,在不滿足的慾望與情緒下,享樂主義便出了頭。反正就算努力也不ㄧ定會成功,微小如草芥的個人也無法抵擋全球化浪潮下所引發的政治、經濟、社會型態的改變,及時行樂似乎是最好的良藥,端看盛行的線上網路遊戲就知道有多少人投入在虛構的數位世界裡進行各式英雄美女的角色扮演,藉此逃避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不過,相對而來的危機就是轉機,新的創業與創利模式,Business model也同時應運而生,單一區域機會看起來變少,但如果將視野放大,其實全球區域都藏著機會。今天的年輕人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多元文化,當然也增加了在全球各地就業的機會,而無疆界的網路經濟機制,也造就了像楊蕙如這樣的卡神ㄧ族,以及為數不少的網拍百萬收入族。倒是介於傳統與現代模式的我們,能從中挖掘到什麼樣的機會而不讓自己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被擊倒,應是可以好好思考。
***************************************************
下流社會,中產階級蒸發了
(轉載自《天下雜誌》)
下流社會,中產階級蒸發了如果有努力,就有希望。這個肯定句卻在今天被打上問號。面對實質薪資縮水、利率負成長、房價創歷史新高,努力的上班族發現,為何怎麼賺錢都還是覺得窮?面對學歷虛胖、全球化稀釋就業機會,努力的學生發現,為何怎麼讀書都還是沒有工作?整個社會在崩裂,往極富和極貧的尖端挪動,下流社會隱然形成,你我如何求生?不管論財富、收入還是職業別,先進國家的中產階級都在不斷消失,有人躍升上流階級,更多人往下沉淪,成為新貧階級。歐美正在討論,該如何重塑中產階級、重建中產階級社會?
文/黃靖萱【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天下雜誌》】
嬌小的身材、精明幹練的袁曉芳(化名),在規模二百人的
中小企業擔任高階主管,身上扛著七千萬的營業額。最近兒子進了小學,袁曉芳打算在台北市大安區買間離學區近的房子。 有天,房屋仲介打電話來,要他們去看一間四十坪大的公寓。仲介在他掛上電話前,趕緊提醒了一句,「記得帶手電筒。」 那是一間三十年的老公寓,原屋主把把隔間都打掉了,也沒有水電,但一坪高達五十萬,總價達二千萬。袁曉芳關上手電筒,心也沈到了谷底。
袁曉芳和他先生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兩人年薪加總近二百萬,不論是從人口統計、還是收入統計看來,他們都非常肯定自己是社會的菁英族群。但是,他們努力工作了十五年,面對三十年的老公寓卻覺得如此遙不可及。袁曉芳不禁自問,「我還是中產階級嗎?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
學歷不再保證工作機會,薪資成長被上升的物價侵蝕成負數,象徵穩定的自有住宅成為奢望的空中樓閣,中產階級抓不到任何上升的希望,開始覺得向下流動,成為許多社會共同的痛苦。
世界的共同危機-美、日、英中產階級蒸發
美國,向來強調努力就有希望,但是最近調查卻發現,年收入兩萬五千到七萬五千美元的中等收入人口逐年減少,但兩萬五千美元以下,和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的兩個族群都在增加,社會因中產階級萎縮,而形成中間凹陷的「M」字型。
日本雖然貧富差距小,但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卻是「下流社會」。根據日本內閣府調查,二十到三十四歲的年輕族群,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於中間階層的人,十年來掉了近十個百分點;而認為自己屬於下層階級的,卻增加一三.三%。
英國則出現「IPOD世代」(ipod generation)這個名詞,說的不是蘋果電腦推出的當紅「IPOD」,是指年輕一代承受沒有安全感(insecure)、壓力大(pressured)、同時承擔過重的稅負(overtaxed)及高築的債務(debt-ridden)四種壓力,對人生喪失熱情。
台灣也拉警報-實質薪資縮水、利率負成長、房價創歷史新高,下流社會現象隱然浮現
台灣可支配所得在全社會中間二五%到七五%的家庭,他們所分配到的所得,在二○○一及二○○二年達到近年來的低點,即使近二年有緩步增加,但仍遠不如整個一九九○年代的水準。
「現在就是生活愈來愈難,因為貧富差距不平均。很多地方都有這個現象,但我們有特別惡化,中國的惡化好歹也是高經濟成長換來的,我們沒有成長,還陪著人家這樣,說不過去,」立委暨台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說。
經濟成長趨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去年,受雇員工的平均薪資只有微幅成長一.三八%,但扣掉二.三%的物價成長率,大家的實質薪資其實在縮水,再加上利率負成長,財富難以累積,而房價卻在這個時候,創下歷史新高。例如,近十年來,台北市平均房價增加二○%,現在正在歷史高峰。但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卻只成長一○%。 而為了補填財政赤字的黑洞,政府近四年已變賣相當於五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土地。 三月初,對國內房市具重要指標意義的「信義聯勤俱樂部」標售案,由新光人壽以平均每坪二七四萬多元得標,創下國內住宅地價的最高天價,預估未來房屋建成後每坪售價將突破一百萬,又是一座豪宅,把房價帶到另一波新高點。 這一波波的豪宅,看在薪資所得階級眼中,又是多虛幻。倒因為果的景氣刺激政策,讓人民苦不堪言。 一九八八年一波的房地產熱,是由二位數的經濟成長率牽動,但在經濟成長只有四%的今天,房價為什麼仍創下歷史新高?
追根究柢,因為政府對經濟的著力點很弱。政府期望借助房地產的活絡,帶動週邊的效應,例如鋼筋、水泥、玻璃、民生用品、家電等產業。為了製造經濟活絡的假象,從二○○一年景氣低迷開始,政府撥出低利房貸希望刺激買氣,撥出的金額從三千兩百億到現在超過一兆元,加上銀行推出的「百分百房貸」,人人看似買得起房子,卻不知不覺將房價衝到一坪近三十萬。
「這二、三年外在氛圍都在鼓勵買房子,貸款利率便宜,有些人是衝動性購買,像現金卡效應,好像不用什麼錢就可以跨過購屋門檻。等到開始繳房貸後,才發現並不一定負擔得起,」信義房屋協理張欣民說,「這是一個弔詭。」張欣民認為,應該從經濟成長率來帶動房地產,個人所得增加,大家有買房換房的意願,帶動房地產榮景,「有一個真正的基礎在支撐,現在這個有點虛。」
下一代為何痛苦-學歷虛胖,又碰上全球化競爭,雙面夾殺就業機會,年輕世代一入社會就出現希望差
已奠定既有經濟基礎的中產階級,都有這麼強烈的壓力,原本應是「中產階級儲備軍」的大學畢業生,則是自覺往下層流動。
「我覺得我不是中產階級,」六十八年次,出國念碩士回來已在出版社工作二年多的余佩芬說。她回到台灣找的第一份工作薪資三萬多出頭,一星期七天幾乎有做不完的工作,除了工作,幾乎沒有社交生活,也很少回家好好吃頓晚飯。
「我父母在他們三十歲之前,就已經結婚、買了房子、車子,我真的非常非常擔心,我根本沒辦法在三十歲時,同時擁有這些。我想我也不可能給我的小孩,像我父母給我的這種生活,」一頭捲髮、看來總是笑嘻嘻的余佩芬,說起和上一代的比較,她也不禁皺眉擔心。 「我得到的是更多的教育資源,父母花了二百多萬送我出國,照理要比我父母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發展,我也沒有不認真,也不奢侈,但為什麼就是感覺做不到?」
主因來自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潮浪下,許多開發中國家及共產國家崩解,原本的三個世界併成一個世界,包括中國、印度的低技術、低薪資勞工大量釋出,也將台灣捲入人力供需嚴重失調的潮流中。 其中光是電子五哥的外移,台灣至少就短缺了二十萬個工作。例如華碩在大陸的雇用人數約四萬多人,而鴻海更是超過十萬人。
「台灣年輕人面對很大的壓力,因為產業出走的背後是很多人來和他搶工作,」青輔會主委鄭麗君說。 在國內,一方面產業出走、人力需求減少,一方面大學擴張,大學畢業生過度供給,雙面夾殺大學生的就業機會。
近年大學擴張,大專學歷以上的學生,十年間從七十萬人成長到一百三十萬,碩士生成長了近三○○%、博士生也增加超過一五○%,造成學歷泡沫化,已無法墊高新世代的就業優勢。 一九九五年,大學畢業的失業人數僅有四萬六千人,二○○四年,已超過十四萬人,爆增三倍。相較全體失業人數,大學生的失業人是在逆向攀高。
偏差價值觀橫行-既然年輕人拚命也抓不到機會,不如及時行樂,賺了就花,消費去
在一間大型金控公司的會議室裡,擠滿了新進的保險業務員,人資主管正在台上介紹公司的制度及業務員的福利。台下卻有一張和別人興奮表情呈對比的臉孔,他瞇著眼,自顧自的想出了神,他此刻心裡滿是不服氣,「我為什麼會在這?再給我一點時間,我是考得上外交官的。」
事實上,他已經考了三年都沒考上。因為近年來外交人員的名額縮減,而自政治、外交系所畢業的學生人數卻大增,錄取率從一四%,降到二○○四年只有三%。加上他在校期間的就學貸款,已經三年沒繳,緩衝還錢的期限到了,他必須儘快找到工作。 即使頂著政治學碩士的學位,二十九歲的他一時仍找不到工作,只能勉強接受一個月基本薪資二萬五千元的工作。他的夢,開始離他遠去。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三十五歲以下的就業人口,十年來分配到的所得比例愈來愈少,從1992年的三九%降到二○○四年只剩二九%。 這個時候,社會的價值觀就轉為選擇立即的快樂──消費。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蕭新煌觀察,當發生「錢不是那麼好賺」的感覺時,人的心中就會出現一種心態:「反正錢不好賺,也存不了,乾脆花掉算了,」所以反而會注意在消費,投資在提升文化也有可能,「過去是因為機會太多,你不去抓它太可惜了,所以拚命一天做二十個小時。」現在機會少了,乾脆把錢拿去投資自己的文化、精神或物質生活,「但壞的一面是卡奴,」蕭新煌說。
年輕人大膽消費,做了太多不負責任的選擇,造就了包括卡奴、學貸族等社會問題。 這其實也是產業政策、教育政策的不完整所造成。例如銀行在企業客戶外移下,只好將火力集中在跑不掉的消費者身上。而過度擴張的大學教育,讓使用就學貸款的人數及金額也不斷膨脹。 令人擔心的是,再加上有限的工作機會及收入,到最後,這群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人,在還沒有正式踏出社會,就選擇了放棄。如此惡性循環,難保我們不會真的和日本一樣墮入「下流社會」。
「政府一直用政策鼓勵消費,」中經院研究員吳惠林說,「為了追求經濟成長,就要大家增加消費,這是非常大的迷思。」 吳惠林只好每次教課時,就不斷向學生口苦婆心,希望大家能壓抑對流行物質的慾望,回歸原點檢視自己真正的需要。包括消費及不斷擴張的教育。
政府的立場,則應該幫台灣走出自己的產業政策,並結合教育。「讓我們的年輕人在保有工作、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能過好的生活,」鄭麗君說,「還是鼓勵年輕人要迎向挑戰,不要停在那裡抱怨。」
中產階級在歷史地位上的意義所代表的不僅是白手起家的經濟地位,也代表了原屬於上流社會的藝術文化欣賞進入尋常百姓家,是普羅文化的代表。中產階級的逐漸消失,也同時意味著文化發展亦有可能像財富劃分ㄧ樣,進入極富或極貧的狀態,文化傳承的斷層,隱然產生。政府這幾年ㄧ直致力於文化事業的推展,而我們也常常讚嘆歐美國家人民的文化素養之高,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標竿。然而,"飽暖思淫慾"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歐美國家人民的文化素養是由政府的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再加上社會福利政策所塑造出來的。攤開中國歷史,文化素養最高的朝代當推宋朝,然而背後推動的黑手是來自於富庶的社會與安定的政治,當然這或許也跟文人政治有非常大的關連。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人民肚子沒有填飽時,應該也沒有力氣想到消費文化財,只能拼命埋首工作,先養活自己的肚皮。
其實,隨著不斷往前的科技發展,人類的生活表面上看似被日新月異的進步科技填滿,但我卻覺得人類心靈卻愈來愈空虛,在不滿足的慾望與情緒下,享樂主義便出了頭。反正就算努力也不ㄧ定會成功,微小如草芥的個人也無法抵擋全球化浪潮下所引發的政治、經濟、社會型態的改變,及時行樂似乎是最好的良藥,端看盛行的線上網路遊戲就知道有多少人投入在虛構的數位世界裡進行各式英雄美女的角色扮演,藉此逃避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不過,相對而來的危機就是轉機,新的創業與創利模式,Business model也同時應運而生,單一區域機會看起來變少,但如果將視野放大,其實全球區域都藏著機會。今天的年輕人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多元文化,當然也增加了在全球各地就業的機會,而無疆界的網路經濟機制,也造就了像楊蕙如這樣的卡神ㄧ族,以及為數不少的網拍百萬收入族。倒是介於傳統與現代模式的我們,能從中挖掘到什麼樣的機會而不讓自己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被擊倒,應是可以好好思考。
***************************************************
下流社會,中產階級蒸發了
(轉載自《天下雜誌》)
下流社會,中產階級蒸發了如果有努力,就有希望。這個肯定句卻在今天被打上問號。面對實質薪資縮水、利率負成長、房價創歷史新高,努力的上班族發現,為何怎麼賺錢都還是覺得窮?面對學歷虛胖、全球化稀釋就業機會,努力的學生發現,為何怎麼讀書都還是沒有工作?整個社會在崩裂,往極富和極貧的尖端挪動,下流社會隱然形成,你我如何求生?不管論財富、收入還是職業別,先進國家的中產階級都在不斷消失,有人躍升上流階級,更多人往下沉淪,成為新貧階級。歐美正在討論,該如何重塑中產階級、重建中產階級社會?
文/黃靖萱【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天下雜誌》】
嬌小的身材、精明幹練的袁曉芳(化名),在規模二百人的

袁曉芳和他先生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兩人年薪加總近二百萬,不論是從人口統計、還是收入統計看來,他們都非常肯定自己是社會的菁英族群。但是,他們努力工作了十五年,面對三十年的老公寓卻覺得如此遙不可及。袁曉芳不禁自問,「我還是中產階級嗎?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
學歷不再保證工作機會,薪資成長被上升的物價侵蝕成負數,象徵穩定的自有住宅成為奢望的空中樓閣,中產階級抓不到任何上升的希望,開始覺得向下流動,成為許多社會共同的痛苦。
世界的共同危機-美、日、英中產階級蒸發
美國,向來強調努力就有希望,但是最近調查卻發現,年收入兩萬五千到七萬五千美元的中等收入人口逐年減少,但兩萬五千美元以下,和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的兩個族群都在增加,社會因中產階級萎縮,而形成中間凹陷的「M」字型。
日本雖然貧富差距小,但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卻是「下流社會」。根據日本內閣府調查,二十到三十四歲的年輕族群,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於中間階層的人,十年來掉了近十個百分點;而認為自己屬於下層階級的,卻增加一三.三%。
英國則出現「IPOD世代」(ipod generation)這個名詞,說的不是蘋果電腦推出的當紅「IPOD」,是指年輕一代承受沒有安全感(insecure)、壓力大(pressured)、同時承擔過重的稅負(overtaxed)及高築的債務(debt-ridden)四種壓力,對人生喪失熱情。
台灣也拉警報-實質薪資縮水、利率負成長、房價創歷史新高,下流社會現象隱然浮現
台灣可支配所得在全社會中間二五%到七五%的家庭,他們所分配到的所得,在二○○一及二○○二年達到近年來的低點,即使近二年有緩步增加,但仍遠不如整個一九九○年代的水準。
「現在就是生活愈來愈難,因為貧富差距不平均。很多地方都有這個現象,但我們有特別惡化,中國的惡化好歹也是高經濟成長換來的,我們沒有成長,還陪著人家這樣,說不過去,」立委暨台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說。
經濟成長趨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去年,受雇員工的平均薪資只有微幅成長一.三八%,但扣掉二.三%的物價成長率,大家的實質薪資其實在縮水,再加上利率負成長,財富難以累積,而房價卻在這個時候,創下歷史新高。例如,近十年來,台北市平均房價增加二○%,現在正在歷史高峰。但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卻只成長一○%。 而為了補填財政赤字的黑洞,政府近四年已變賣相當於五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土地。 三月初,對國內房市具重要指標意義的「信義聯勤俱樂部」標售案,由新光人壽以平均每坪二七四萬多元得標,創下國內住宅地價的最高天價,預估未來房屋建成後每坪售價將突破一百萬,又是一座豪宅,把房價帶到另一波新高點。 這一波波的豪宅,看在薪資所得階級眼中,又是多虛幻。倒因為果的景氣刺激政策,讓人民苦不堪言。 一九八八年一波的房地產熱,是由二位數的經濟成長率牽動,但在經濟成長只有四%的今天,房價為什麼仍創下歷史新高?
追根究柢,因為政府對經濟的著力點很弱。政府期望借助房地產的活絡,帶動週邊的效應,例如鋼筋、水泥、玻璃、民生用品、家電等產業。為了製造經濟活絡的假象,從二○○一年景氣低迷開始,政府撥出低利房貸希望刺激買氣,撥出的金額從三千兩百億到現在超過一兆元,加上銀行推出的「百分百房貸」,人人看似買得起房子,卻不知不覺將房價衝到一坪近三十萬。
「這二、三年外在氛圍都在鼓勵買房子,貸款利率便宜,有些人是衝動性購買,像現金卡效應,好像不用什麼錢就可以跨過購屋門檻。等到開始繳房貸後,才發現並不一定負擔得起,」信義房屋協理張欣民說,「這是一個弔詭。」張欣民認為,應該從經濟成長率來帶動房地產,個人所得增加,大家有買房換房的意願,帶動房地產榮景,「有一個真正的基礎在支撐,現在這個有點虛。」
下一代為何痛苦-學歷虛胖,又碰上全球化競爭,雙面夾殺就業機會,年輕世代一入社會就出現希望差
已奠定既有經濟基礎的中產階級,都有這麼強烈的壓力,原本應是「中產階級儲備軍」的大學畢業生,則是自覺往下層流動。
「我覺得我不是中產階級,」六十八年次,出國念碩士回來已在出版社工作二年多的余佩芬說。她回到台灣找的第一份工作薪資三萬多出頭,一星期七天幾乎有做不完的工作,除了工作,幾乎沒有社交生活,也很少回家好好吃頓晚飯。
「我父母在他們三十歲之前,就已經結婚、買了房子、車子,我真的非常非常擔心,我根本沒辦法在三十歲時,同時擁有這些。我想我也不可能給我的小孩,像我父母給我的這種生活,」一頭捲髮、看來總是笑嘻嘻的余佩芬,說起和上一代的比較,她也不禁皺眉擔心。 「我得到的是更多的教育資源,父母花了二百多萬送我出國,照理要比我父母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發展,我也沒有不認真,也不奢侈,但為什麼就是感覺做不到?」
主因來自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潮浪下,許多開發中國家及共產國家崩解,原本的三個世界併成一個世界,包括中國、印度的低技術、低薪資勞工大量釋出,也將台灣捲入人力供需嚴重失調的潮流中。 其中光是電子五哥的外移,台灣至少就短缺了二十萬個工作。例如華碩在大陸的雇用人數約四萬多人,而鴻海更是超過十萬人。
「台灣年輕人面對很大的壓力,因為產業出走的背後是很多人來和他搶工作,」青輔會主委鄭麗君說。 在國內,一方面產業出走、人力需求減少,一方面大學擴張,大學畢業生過度供給,雙面夾殺大學生的就業機會。
近年大學擴張,大專學歷以上的學生,十年間從七十萬人成長到一百三十萬,碩士生成長了近三○○%、博士生也增加超過一五○%,造成學歷泡沫化,已無法墊高新世代的就業優勢。 一九九五年,大學畢業的失業人數僅有四萬六千人,二○○四年,已超過十四萬人,爆增三倍。相較全體失業人數,大學生的失業人是在逆向攀高。
偏差價值觀橫行-既然年輕人拚命也抓不到機會,不如及時行樂,賺了就花,消費去
在一間大型金控公司的會議室裡,擠滿了新進的保險業務員,人資主管正在台上介紹公司的制度及業務員的福利。台下卻有一張和別人興奮表情呈對比的臉孔,他瞇著眼,自顧自的想出了神,他此刻心裡滿是不服氣,「我為什麼會在這?再給我一點時間,我是考得上外交官的。」
事實上,他已經考了三年都沒考上。因為近年來外交人員的名額縮減,而自政治、外交系所畢業的學生人數卻大增,錄取率從一四%,降到二○○四年只有三%。加上他在校期間的就學貸款,已經三年沒繳,緩衝還錢的期限到了,他必須儘快找到工作。 即使頂著政治學碩士的學位,二十九歲的他一時仍找不到工作,只能勉強接受一個月基本薪資二萬五千元的工作。他的夢,開始離他遠去。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三十五歲以下的就業人口,十年來分配到的所得比例愈來愈少,從1992年的三九%降到二○○四年只剩二九%。 這個時候,社會的價值觀就轉為選擇立即的快樂──消費。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蕭新煌觀察,當發生「錢不是那麼好賺」的感覺時,人的心中就會出現一種心態:「反正錢不好賺,也存不了,乾脆花掉算了,」所以反而會注意在消費,投資在提升文化也有可能,「過去是因為機會太多,你不去抓它太可惜了,所以拚命一天做二十個小時。」現在機會少了,乾脆把錢拿去投資自己的文化、精神或物質生活,「但壞的一面是卡奴,」蕭新煌說。
年輕人大膽消費,做了太多不負責任的選擇,造就了包括卡奴、學貸族等社會問題。 這其實也是產業政策、教育政策的不完整所造成。例如銀行在企業客戶外移下,只好將火力集中在跑不掉的消費者身上。而過度擴張的大學教育,讓使用就學貸款的人數及金額也不斷膨脹。 令人擔心的是,再加上有限的工作機會及收入,到最後,這群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人,在還沒有正式踏出社會,就選擇了放棄。如此惡性循環,難保我們不會真的和日本一樣墮入「下流社會」。
「政府一直用政策鼓勵消費,」中經院研究員吳惠林說,「為了追求經濟成長,就要大家增加消費,這是非常大的迷思。」 吳惠林只好每次教課時,就不斷向學生口苦婆心,希望大家能壓抑對流行物質的慾望,回歸原點檢視自己真正的需要。包括消費及不斷擴張的教育。
政府的立場,則應該幫台灣走出自己的產業政策,並結合教育。「讓我們的年輕人在保有工作、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能過好的生活,」鄭麗君說,「還是鼓勵年輕人要迎向挑戰,不要停在那裡抱怨。」
3/20/2006
老爸的同學會
這個星期天我們ㄧ家人陪著老爸老媽到台中僑園飯店參加老爸的小學同學會。
請看清楚,是小學喔,開了整整三桌,還有四位年逾八十的老師來參加。這群今年都邁入六十大壽的老同學們是台南縣後港國小第十四屆的畢業生,據說畢業時是民國四十八年,當然畢業後人生際遇大不相同,有老師、有醫生、有黑手、有在家鄉默默守著魚塭、也有如同我的老爸ㄧ樣畢業後離鄉背井北上的一般市井小民。可貴的是,這一班同學每年開同學會已經很多年,從台灣頭開到台灣尾,端看當年主辦人的所在區域,而每年都會邀請老師們參加,他們發願,要開同學會直到這群老同學們活到九十歲也不會停,因為這是他們可以彼此回味那段無憂童年的最好時光。
話說當初最早發起同學會的那位中醫阿姨,在她人生最低潮時同時面臨要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婆婆、家裡的中醫診所需要看病,而她自己則是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傷心之餘想到在社會上打拼了這麼多年,如果一旦撒手人寰,就沒機會見到心中思思念念的老同學們,那群在舊農業社會裡每天走ㄧ小時的路上學,也不敢穿鞋子的老同學們。於是這位阿姨開始連絡其中ㄧ兩位同學,之後再尋尋覓覓將落腳全省各地的同學聚在一起,或許是上天聽到她的發願,後來她的乳癌病情也得到良好控制,而同學會就這樣熱絡地一年接著一年辦,當然,每年總會聽到哪位同學過往的消息,但他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我常想,老伴的定義應該不是只侷限於同枕共眠的另ㄧ半,而是泛指任何一位或多位在度過漫長的人生歲月後步入老年期仍可以共遊、交心、扶持、交流、談天、喝茶、回憶的友伴,至少那樣會感覺在某些人的心中,你是存在而且有意義的。
看到這一群已屆花甲之年的叔伯阿姨將每年的同學會當作年度盛會,盛裝打扮的參加,看到老老師們抖著雙手雙腳遠從台南北上,仍舊不忘上台回憶這些當年的蘿蔔頭的搗蛋情勢,覺得很感動,這是前世修了多少世的福氣才能在現代這個人情已逐漸淡薄的社會裡,不分貧富地位,在獨自走過人生的風雨後,仍得以歡喜共聚ㄧ堂。就像其中一位老老師說的,真的,是要惜福啊!
請看清楚,是小學喔,開了整整三桌,還有四位年逾八十的老師來參加。這群今年都邁入六十大壽的老同學們是台南縣後港國小第十四屆的畢業生,據說畢業時是民國四十八年,當然畢業後人生際遇大不相同,有老師、有醫生、有黑手、有在家鄉默默守著魚塭、也有如同我的老爸ㄧ樣畢業後離鄉背井北上的一般市井小民。可貴的是,這一班同學每年開同學會已經很多年,從台灣頭開到台灣尾,端看當年主辦人的所在區域,而每年都會邀請老師們參加,他們發願,要開同學會直到這群老同學們活到九十歲也不會停,因為這是他們可以彼此回味那段無憂童年的最好時光。
話說當初最早發起同學會的那位中醫阿姨,在她人生最低潮時同時面臨要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婆婆、家裡的中醫診所需要看病,而她自己則是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傷心之餘想到在社會上打拼了這麼多年,如果一旦撒手人寰,就沒機會見到心中思思念念的老同學們,那群在舊農業社會裡每天走ㄧ小時的路上學,也不敢穿鞋子的老同學們。於是這位阿姨開始連絡其中ㄧ兩位同學,之後再尋尋覓覓將落腳全省各地的同學聚在一起,或許是上天聽到她的發願,後來她的乳癌病情也得到良好控制,而同學會就這樣熱絡地一年接著一年辦,當然,每年總會聽到哪位同學過往的消息,但他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我常想,老伴的定義應該不是只侷限於同枕共眠的另ㄧ半,而是泛指任何一位或多位在度過漫長的人生歲月後步入老年期仍可以共遊、交心、扶持、交流、談天、喝茶、回憶的友伴,至少那樣會感覺在某些人的心中,你是存在而且有意義的。
看到這一群已屆花甲之年的叔伯阿姨將每年的同學會當作年度盛會,盛裝打扮的參加,看到老老師們抖著雙手雙腳遠從台南北上,仍舊不忘上台回憶這些當年的蘿蔔頭的搗蛋情勢,覺得很感動,這是前世修了多少世的福氣才能在現代這個人情已逐漸淡薄的社會裡,不分貧富地位,在獨自走過人生的風雨後,仍得以歡喜共聚ㄧ堂。就像其中一位老老師說的,真的,是要惜福啊!
3/13/2006
同理心

這是糖糖昨晚從嘉義回新竹的路程上對我說的話,而說這句話的前20分鐘,她才剛被我罵過,因為她大小姐為了要找掉下去的10元硬幣,硬是在高速行駛的車上將放在後座的所有行李翻得ㄧ塌糊塗,被罵過後的她在大哭ㄧ陣後,抽抽噎噎地靠在我的肩膀上說了ㄧ句:"媽媽,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可是,我好想要我的十塊錢啊,沒有十塊錢我就不能坐搖搖車了啊!"
有時候我會想,我會不會對糖糖太嚴格,畢竟她還只是個還不到三歲的小孩,對很多事情好奇,對心愛的東西執著,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每次跟保母談完後,我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題大作。然而,我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說,寧願對她嚴格也不讓她有模糊的認知,於是每天被咪咪罵成了糖糖每日的例行公事,到後來連我自己都開始心疼。
昨晚的對話,讓我回想良久,我開始想如果換成是我自己喜歡的東西掉了,

糖糖是個貼心的小孩,也有著早熟的心靈,很會察言觀色的她,卻從不掩飾她的喜怒哀樂,她會告訴我她為什麼生氣,她為什麼開心;她會在阿公要開車回家時提醒他不要睡著,因為會危險;她會在晚上回家看到我時摟著我的脖子說,我好想妳,今天還沒有抱妳;她也會在我要他去罰站時理直氣壯的告訴我她不要因為她沒有不乖。
曾經看過ㄧ本書,裡面說爸爸媽媽要彎下腰,用跟小朋友ㄧ樣的高度,去看這個世界,那就是同理心啊!連小小年紀的糖糖都懂得,而我卻慢慢遺忘了。。。。。。。。。。
Look Into The Detail
這也是朋友轉寄的文章,看完時覺得慚愧,因為我也時常犯這種錯。由於工作內容性質的關係,有太多時候我必需仔細寫稿、校稿、定稿、選擇印刷材質,對稿,直到東西產出。然而,或許是執行這樣的工作流程太久了,很多時候就會不經意沒有仔細檢查,然而,在莫非定律的驗證下,通常愈覺得不會出錯,就ㄧ定會出錯,無論大錯小錯,結局不是拖到時間,就是多花金錢,其實,都是不該花費的成本,而歸本究因,只在於自己的輕忽。
突然想起在前家公司的執行長曾說過:"做品牌,ㄧ定要精緻,想想你年輕的感覺。"之前並沒有太在乎這句話,而現在回想起來卻發現,初出社會時的戰戰兢兢,跟歷練了一段時間的油條,結局自然是不同,老薑自是經驗豐富,卻也容易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而嫩薑雖燃青澀,卻也比較容易怕出錯而倍加小心,而年輕的青春活力與創意,以及對流行脈動的捕捉,自然不會差距太遠。
Look into the details determines the output result which will possibly turns hell into haven!
*************************************************
半個屁股~王文華
剛到史丹佛念書時,發現教室的設計很特別:劇場式階梯、馬蹄型桌子,坐下來,看到桌上有一條長長的細縫。白蟻蛀的嗎?怎麼可能這麼整齊!「這是插名牌的!」同學告訴我。註冊時,教務處發給你一張橫式長方形厚紙卡,上面寫著「王文華」三個字。上課時你要把名牌插進細縫,好讓老師看清楚你的名字,方便點你發言。階梯式教室、馬蹄型桌子,都是為了讓老師同學看到彼此,討論時容易產生火花。
學期中我把學校發給我的名牌搞掉了,自己做了一個,插進細縫中。下課後老師跟我說:「我看不清楚你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你做的名牌,名字和紙張底部之間的留白不夠,插進有深度的縫隙,一半名字都塞進縫隙裡。」我拿出名牌,果然是這樣,「你應該叫教務處幫你重做,他們做的名牌都是精密量過的,插進細縫中剛剛好。」
老師臨走前一語雙關地說:「把你那張half-assed的名牌丟了吧,那張名牌只讓我們看到一半的你。」
當時我聽不懂「half-assed」是什麼意思。去查字典,上面寫著「凡事只做一半,不注細節。」沒錯,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個大而化之、半個屁股的人。好的學校,連學生名牌上名字和頁緣之間的距離都斤斤計較,而過去的我,只會嘲笑這樣的人龜毛。
史丹佛第一年暑假,我和一位帶著兩歲小孩的朋友去拜訪在蘋果電腦工作的學長。在員工餐廳吃午餐,朋友抱著小孩,吃不到兩口。學長走到角落,拿來一張兒童椅。「你們的員工餐廳還有兒童椅?」「當然啊!雖然很少員工會把小孩帶到公司,但我們總要預防那種『萬一』!」
畢業開始工作後,常常出差。有一次我坐新航的長程飛機。第一餐結束後,機艙的燈變暗。空服員問我要不要睡覺,我說要。於是她把一張貼紙貼在我的椅子上,上面寫著客人要休息,下次餐飲不要打擾。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會拍醒你,問你要不要用餐,你說不要,但被吵醒後再也睡不著。新航用一張貼紙,兩全其美地解決問題。
工作這些年來,我發現成功的人和公司,屁股都很完整。不論大事小事,他們總能做到滴水不漏。他們不靠革命性的創意,因為革命性的創意可遇不可求。他們有耐心和能力把例行公事做到完美,和二流之間的差別就在細節。
我永遠記得史丹佛的細縫、蘋果的兒童椅,和新航的貼紙。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細緻和體貼,一種成本很小、容易做到,卻是大家最不屑一顧的美德。所以,就叫我龜毛吧!因為我終於醒悟到工作和愛情路上的顛跛,都是因為我行走時少了半邊屁股。
【創新來自~摒除己見、認真傾聽,願意去思考別人想法,讓自己思緒自由遨翔!】
突然想起在前家公司的執行長曾說過:"做品牌,ㄧ定要精緻,想想你年輕的感覺。"之前並沒有太在乎這句話,而現在回想起來卻發現,初出社會時的戰戰兢兢,跟歷練了一段時間的油條,結局自然是不同,老薑自是經驗豐富,卻也容易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而嫩薑雖燃青澀,卻也比較容易怕出錯而倍加小心,而年輕的青春活力與創意,以及對流行脈動的捕捉,自然不會差距太遠。
Look into the details determines the output result which will possibly turns hell into haven!
*************************************************
半個屁股~王文華
剛到史丹佛念書時,發現教室的設計很特別:劇場式階梯、馬蹄型桌子,坐下來,看到桌上有一條長長的細縫。白蟻蛀的嗎?怎麼可能這麼整齊!「這是插名牌的!」同學告訴我。註冊時,教務處發給你一張橫式長方形厚紙卡,上面寫著「王文華」三個字。上課時你要把名牌插進細縫,好讓老師看清楚你的名字,方便點你發言。階梯式教室、馬蹄型桌子,都是為了讓老師同學看到彼此,討論時容易產生火花。
學期中我把學校發給我的名牌搞掉了,自己做了一個,插進細縫中。下課後老師跟我說:「我看不清楚你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你做的名牌,名字和紙張底部之間的留白不夠,插進有深度的縫隙,一半名字都塞進縫隙裡。」我拿出名牌,果然是這樣,「你應該叫教務處幫你重做,他們做的名牌都是精密量過的,插進細縫中剛剛好。」
老師臨走前一語雙關地說:「把你那張half-assed的名牌丟了吧,那張名牌只讓我們看到一半的你。」
當時我聽不懂「half-assed」是什麼意思。去查字典,上面寫著「凡事只做一半,不注細節。」沒錯,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個大而化之、半個屁股的人。好的學校,連學生名牌上名字和頁緣之間的距離都斤斤計較,而過去的我,只會嘲笑這樣的人龜毛。
史丹佛第一年暑假,我和一位帶著兩歲小孩的朋友去拜訪在蘋果電腦工作的學長。在員工餐廳吃午餐,朋友抱著小孩,吃不到兩口。學長走到角落,拿來一張兒童椅。「你們的員工餐廳還有兒童椅?」「當然啊!雖然很少員工會把小孩帶到公司,但我們總要預防那種『萬一』!」
畢業開始工作後,常常出差。有一次我坐新航的長程飛機。第一餐結束後,機艙的燈變暗。空服員問我要不要睡覺,我說要。於是她把一張貼紙貼在我的椅子上,上面寫著客人要休息,下次餐飲不要打擾。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會拍醒你,問你要不要用餐,你說不要,但被吵醒後再也睡不著。新航用一張貼紙,兩全其美地解決問題。
工作這些年來,我發現成功的人和公司,屁股都很完整。不論大事小事,他們總能做到滴水不漏。他們不靠革命性的創意,因為革命性的創意可遇不可求。他們有耐心和能力把例行公事做到完美,和二流之間的差別就在細節。
我永遠記得史丹佛的細縫、蘋果的兒童椅,和新航的貼紙。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細緻和體貼,一種成本很小、容易做到,卻是大家最不屑一顧的美德。所以,就叫我龜毛吧!因為我終於醒悟到工作和愛情路上的顛跛,都是因為我行走時少了半邊屁股。
【創新來自~摒除己見、認真傾聽,願意去思考別人想法,讓自己思緒自由遨翔!】
3/09/2006
文章轉載:離職診所
朋友轉寄了這篇文章,覺得不錯,轉貼到部落格上,跟大家分享囉。
***********************************************
離職診所 撰文:104人力銀行董事長 楊基寬
有一家新開業的診所,名稱叫做「離職診所」,任何面臨離職困擾的上班族都可到此找到解答。診所的生意很好,每天到診所看診的上班族都是 人山人海,因為在職場上,內心真正喜歡現在工作的人只有三成左右,其餘七成的上班族心中隨時會出現不如換個工 作的念頭,因此診所根本無法消化綿延的人潮。
很多上班族因為掛不到號,就草率地作出了離職的選擇,診所不忍看到大家如此輕率,於是發給無法掛到號的上班族一人一張「自我診療單」,單子上頭有一段說明:「如果你對第九及第十題都回『是』,那麼離開現在的公司是對的,否則你不該換工作」。
「自我診療單」上列有十道題目:
一、當你覺得公司該幫你加薪,不然你就要離職時,請先問問自己,如果你的月薪是5萬元,那麼你每年是否有幫公司賺回150萬元的利潤(不是銷售額),否則公司請到你是虧錢的,因為公司請你一年所要付出的成本平均是你月薪的30倍。若你沒有,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二、當你覺得公司遲遲沒有幫你升官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你是否曾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自發性地完成你想被升遷的那一個職位上所需的績效,若沒有,就表示你只能證明你可以勝任現在的職位,並不表示你能勝任那個你想要的職位,因為要先有那個樣子,才有那個位置。若你沒有,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三、當你無法忍受你的主管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他是否有限制你什麼都不能做,讓你像個廢物,若沒有,為什麼你只在乎他限制你的那一部份,而不專心在他沒有限制你的那一部份盡情表現呢?若你真的跟你的主管不對味,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四、當你覺得工作一成不變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一成不變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已經很久沒有給公司新的貢獻,那麼你認為讓工作一成不變的是自己,還是公司?若你還是覺得是公司讓你的工作一成不變而想離開,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五、當你覺得工作壓力太大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找一個沒有壓力的工作比較值得,還是找一個克服壓力的方法比較值得?可以肯定的是,找到方法的人,從此不會再擔心壓力。不想找方法的人,必須一輩子祈求不要再有壓力。如果你不曾找過方法,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六、當你覺得自己所處的產業沒前途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職場上有人立志去改變一個產業的未來,也有人一心只擔心所待的產業沒有未來,若你不想當第一種人,讓自己永遠走在潮流前面,而堅持當第二種人,在離職前,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七、當你覺得工作與自己的興趣不符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在你抱怨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之前,你是否曾把它做到漂漂亮亮過,若還沒有,你當然不會因為嚐過它的成果而喜歡上你現在的工作。你會反駁我說:「我不喜歡的工作怎麼會做得好?」那你告訴我,你又曾把那一份你喜歡的工作做到出色過?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八、當你在工作上覺得無法突破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你實際嘗試去突破的次數多,還是只有想一想就作罷的次數多,若你想的次數比實際嘗試過的次數多,你怎麼可能突破。若你不想嘗試而執意要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九、你確定公司已完全沒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了嗎?提醒您,別人衡量你身價的單位,不是你領過多少薪水,不是你有過什麼位階,不是你主管的好壞,不是你曾待過什麼產業,不是你喜歡什麼,而是你曾經成功地做過什麼。如果真的沒有可以再讓你學的地方,請看第十題。
十、請你再確認一次,在走之前,你是否已完成年初或當初剛進公司時所承諾的目標?自己說過的話,若可以輕易忘記,那麼你的下一個老闆要從那裡相信你起?承諾,起碼要告一個段落。
小心你的想法,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話語;
選擇你的話語,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行動;
瞭解你的行動,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習慣;
研究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個性;
培養你的個性,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命運;
***********************************************
離職診所 撰文:104人力銀行董事長 楊基寬
有一家新開業的診所,名稱叫做「離職診所」,任何面臨離職困擾的上班族都可到此找到解答。診所的生意很好,每天到診所看診的上班族都是 人山人海,因為在職場上,內心真正喜歡現在工作的人只有三成左右,其餘七成的上班族心中隨時會出現不如換個工 作的念頭,因此診所根本無法消化綿延的人潮。
很多上班族因為掛不到號,就草率地作出了離職的選擇,診所不忍看到大家如此輕率,於是發給無法掛到號的上班族一人一張「自我診療單」,單子上頭有一段說明:「如果你對第九及第十題都回『是』,那麼離開現在的公司是對的,否則你不該換工作」。
「自我診療單」上列有十道題目:
一、當你覺得公司該幫你加薪,不然你就要離職時,請先問問自己,如果你的月薪是5萬元,那麼你每年是否有幫公司賺回150萬元的利潤(不是銷售額),否則公司請到你是虧錢的,因為公司請你一年所要付出的成本平均是你月薪的30倍。若你沒有,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二、當你覺得公司遲遲沒有幫你升官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你是否曾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自發性地完成你想被升遷的那一個職位上所需的績效,若沒有,就表示你只能證明你可以勝任現在的職位,並不表示你能勝任那個你想要的職位,因為要先有那個樣子,才有那個位置。若你沒有,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三、當你無法忍受你的主管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他是否有限制你什麼都不能做,讓你像個廢物,若沒有,為什麼你只在乎他限制你的那一部份,而不專心在他沒有限制你的那一部份盡情表現呢?若你真的跟你的主管不對味,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四、當你覺得工作一成不變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一成不變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已經很久沒有給公司新的貢獻,那麼你認為讓工作一成不變的是自己,還是公司?若你還是覺得是公司讓你的工作一成不變而想離開,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五、當你覺得工作壓力太大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找一個沒有壓力的工作比較值得,還是找一個克服壓力的方法比較值得?可以肯定的是,找到方法的人,從此不會再擔心壓力。不想找方法的人,必須一輩子祈求不要再有壓力。如果你不曾找過方法,而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六、當你覺得自己所處的產業沒前途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職場上有人立志去改變一個產業的未來,也有人一心只擔心所待的產業沒有未來,若你不想當第一種人,讓自己永遠走在潮流前面,而堅持當第二種人,在離職前,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七、當你覺得工作與自己的興趣不符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在你抱怨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之前,你是否曾把它做到漂漂亮亮過,若還沒有,你當然不會因為嚐過它的成果而喜歡上你現在的工作。你會反駁我說:「我不喜歡的工作怎麼會做得好?」那你告訴我,你又曾把那一份你喜歡的工作做到出色過?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還是想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八、當你在工作上覺得無法突破而想離職時,請先問自己,你實際嘗試去突破的次數多,還是只有想一想就作罷的次數多,若你想的次數比實際嘗試過的次數多,你怎麼可能突破。若你不想嘗試而執意要走,請看第九及第十題。
九、你確定公司已完全沒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了嗎?提醒您,別人衡量你身價的單位,不是你領過多少薪水,不是你有過什麼位階,不是你主管的好壞,不是你曾待過什麼產業,不是你喜歡什麼,而是你曾經成功地做過什麼。如果真的沒有可以再讓你學的地方,請看第十題。
十、請你再確認一次,在走之前,你是否已完成年初或當初剛進公司時所承諾的目標?自己說過的話,若可以輕易忘記,那麼你的下一個老闆要從那裡相信你起?承諾,起碼要告一個段落。
小心你的想法,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話語;
選擇你的話語,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行動;
瞭解你的行動,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習慣;
研究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個性;
培養你的個性,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命運;
3/07/2006
疑問
終於,把兩位老闆們送上往德國CeBIT展的飛機後,總算又忙完了ㄧ個展覽,還好這次我不用去大風雪的德國站Booth,突然有了放十天假的感覺。
辦了那麼多年的展覽,從剛開始渴望去一探究竟的心情,到現在期待趕快如釋重負的心情,市有落差的。我發現無論到哪個國家,只要是電子展其實都大同小異,而且台灣廠商是真的厲害,在各大電子資訊展上都會出現,所以遇到同鄉還真容易,Made in Taiwan的口碑著實為台灣在資訊產品上掙得一席之地,尤其在大陸的代工業觸角快速往全球蔓延時,很多原先貪低價轉眼大陸的歐美廠商,最後還是因為品質問題而回到台灣,也因此,台灣高品質的整合設計能力加上大陸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已經成為資訊業的標準作業程序。
只是,我的心中ㄧ直有著疑問,這麼多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到底有多少?而不斷往上提升的產品設計製造能力,做出來的產品真的能改善消費者的生活嗎?眼看所謂的電子科技公司一家一家開,工廠ㄧ間ㄧ間蓋,同時也一間ㄧ間關門大吉,養蚊子的廠房辦公室還真不少,而人類的生活真的需要靠這麼多的電子科技產品來堆砌營造嗎?
辦了那麼多年的展覽,從剛開始渴望去一探究竟的心情,到現在期待趕快如釋重負的心情,市有落差的。我發現無論到哪個國家,只要是電子展其實都大同小異,而且台灣廠商是真的厲害,在各大電子資訊展上都會出現,所以遇到同鄉還真容易,Made in Taiwan的口碑著實為台灣在資訊產品上掙得一席之地,尤其在大陸的代工業觸角快速往全球蔓延時,很多原先貪低價轉眼大陸的歐美廠商,最後還是因為品質問題而回到台灣,也因此,台灣高品質的整合設計能力加上大陸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已經成為資訊業的標準作業程序。
只是,我的心中ㄧ直有著疑問,這麼多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到底有多少?而不斷往上提升的產品設計製造能力,做出來的產品真的能改善消費者的生活嗎?眼看所謂的電子科技公司一家一家開,工廠ㄧ間ㄧ間蓋,同時也一間ㄧ間關門大吉,養蚊子的廠房辦公室還真不少,而人類的生活真的需要靠這麼多的電子科技產品來堆砌營造嗎?
3/06/2006
姑姑的滷牛腱
打開冰箱看到冷凍庫裡的三顆滷牛腱,心裡覺得十分溫暖,那可是從澳洲飄洋過海回台灣的姑姑愛心牛腱。
姑姑一家移民到澳洲已經二十多年,這期間寄於她家籬下的親朋好友們不計其數,我大概是唯一的ㄧ個姪女沒去她家叨擾過她,卻跟她感情甚篤。放眼望去我家中的不少鍋碗瓢盤、平底鍋、電子鍋、床單、棉被,甚至於小擺飾,都是她的愛心貢獻,有些是從澳洲空運來台,有些是她回台灣時血拼給我的,滷牛腱則是她自己或是她托給其他親朋好友每趟回台的必備給我的等路,讓我十分感動。
姑丈是潮州人,姑姑結婚後就學會燒得ㄧ手好廣東菜,煲湯更是拿手。由於澳洲的豬肉腥羶味太重,所以大家都是吃鮮美多汁的牛肉,原本不吃牛肉的我,在跟老公去澳洲旅遊的那依次,吃到了姑姑滷的超美味的牛腱,ㄧ直無法忘記。那次之後,姑姑每次都會準備牛腱帶回來給我。怎麼帶呢?姑姑會將滷好的牛腱凍的跟石頭ㄧ樣硬,然後在塑膠袋外包上報紙,用保麗龍盒裝好,裡面放一包冷凍劑,塞在行李箱裡,就這樣空運來台。好命的我也因此在ㄧ年之中總有不少機會能有超好吃的澳洲滷牛腱可以拿來燉牛肉或煮牛肉麵吃,幸福到不行,而且是免費的喔 (外面超市ㄧ包澳洲牛腱少說也要兩百多)。
期待有朝一日,我能到澳洲去吃姑姑一天到晚在跟我炫燿的"極品烤肉宴",那可是集合了鮑魚、帝王蟹、干貝、牛肉、小羊排加上其他鮮蔬等美味的烤肉饗宴,全部由她ㄧ手採買的新年必備圍爐年菜,不然,每年都是姑姑在除夕夜打電話來讓我聞香,感覺是蠻機車的。。。。。。。
姑姑一家移民到澳洲已經二十多年,這期間寄於她家籬下的親朋好友們不計其數,我大概是唯一的ㄧ個姪女沒去她家叨擾過她,卻跟她感情甚篤。放眼望去我家中的不少鍋碗瓢盤、平底鍋、電子鍋、床單、棉被,甚至於小擺飾,都是她的愛心貢獻,有些是從澳洲空運來台,有些是她回台灣時血拼給我的,滷牛腱則是她自己或是她托給其他親朋好友每趟回台的必備給我的等路,讓我十分感動。
姑丈是潮州人,姑姑結婚後就學會燒得ㄧ手好廣東菜,煲湯更是拿手。由於澳洲的豬肉腥羶味太重,所以大家都是吃鮮美多汁的牛肉,原本不吃牛肉的我,在跟老公去澳洲旅遊的那依次,吃到了姑姑滷的超美味的牛腱,ㄧ直無法忘記。那次之後,姑姑每次都會準備牛腱帶回來給我。怎麼帶呢?姑姑會將滷好的牛腱凍的跟石頭ㄧ樣硬,然後在塑膠袋外包上報紙,用保麗龍盒裝好,裡面放一包冷凍劑,塞在行李箱裡,就這樣空運來台。好命的我也因此在ㄧ年之中總有不少機會能有超好吃的澳洲滷牛腱可以拿來燉牛肉或煮牛肉麵吃,幸福到不行,而且是免費的喔 (外面超市ㄧ包澳洲牛腱少說也要兩百多)。
期待有朝一日,我能到澳洲去吃姑姑一天到晚在跟我炫燿的"極品烤肉宴",那可是集合了鮑魚、帝王蟹、干貝、牛肉、小羊排加上其他鮮蔬等美味的烤肉饗宴,全部由她ㄧ手採買的新年必備圍爐年菜,不然,每年都是姑姑在除夕夜打電話來讓我聞香,感覺是蠻機車的。。。。。。。
3/02/2006
當愛已成往事
"我已經不愛你了,對我而言跟你ㄧ起生活跟喝白開水ㄧ樣,無色無味。"
雖然是預料中的答案,但真的從眼前這個共同生活了快二十年的男人面無表情地說了出來,心中還是難掩悲傷。原來,愛情的變質是可以如此無情,如此輕描淡寫。
她知道另一個女人是誰,因為對方曾經很囂張的在她的車窗上留下字條,上面寫著:"阿正是我的。"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女人跟他們住在同ㄧ個社區,自己也有兩個小孩。回想起來,過去的幾年裡,ㄧ向大男人的可以,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阿正,竟然開始自告奮勇,每天風雨無阻的去倒垃圾,當時只懷疑老公是不是突然良心發現,現在才知道那竟然是這兩人每晚約會的黃金十分鐘。
"她哪裡比你好?她比妳溫柔,比妳體面,燒菜也比妳好吃,你就像路邊的雛菊,怎麼折騰都活得下去,但她是嬌嫩的玫瑰,需要人保護,她不能沒有我,我已經沒辦法跟你ㄧ起生活了,我根本連碰都不想碰妳。"
原來,當初他欣賞她的獨立與堅強,欣賞她的樸實無華,現在竟然是她最大的缺點。
回想當初冒著紅斑性狼瘡的危險,幫他生養了ㄧ對兒女,那時的他在病床邊哭著說,這輩子絕對會ㄧ生ㄧ世照顧她。事過境遷,當初的承諾已經消失於風中,變成他對另一個女人的承諾。突然,她明白為什麼這一陣子以來,阿正總是嫌她不會照顧小孩,連女兒檢查有假性近視都可以借題發揮,罵她罵到連三字經都出來;兒子不聽話,就說她沒盡到母親的責任,不會教小孩。當初還在上班時,說她不能像別人家的老婆ㄧ樣,在家相夫教子,等到她真的辭了職,又說她只會在家吃閒飯,沒有用,不像外面的光彩動人的職業婦女可以幫忙負擔家計。她原先只當他是工作壓力太大,聽聽就算,但,原來那早就是暗示她應該消失的話,而她卻笨到什麼都不懷疑。
"我們離婚吧!她說她可以為了我不要她的老公小孩,我們深愛著對方,妳就成全我們吧!我可以給妳ㄧ筆錢,可是,孩子要歸我,我媽絕對不會同意妳把孩子帶走,妳也養不起他們,他們跟著我至少生活有保障。"多可怕的ㄧ句話,那個女人竟然可以不要自己的親生骨肉,那她怎麼可能會照顧她的兩個心肝寶貝,這個男人,是真的被愛情沖昏頭了嗎?連這麼簡單的事實竟然都想不到嗎?
"要離婚,你不要跟我說,你自己去跟你媽說,她同意我們離婚,你再來跟我談。"
她可以不要老公,但不可以沒有小孩,更何況是自己冒著生命危險,懷胎十月產下的寶貝,沒有人可以從她身邊奪走。她知道愛面子的婆婆絕對不會容許離婚這件事發生,她也知道老公的姐妹們都是挺她的。果然,老公ㄧ句話都說不下去了,只是鐵青著臉,拿著外套轉身出了家門。
爸媽當初說得對,所謂的門當戶對是存在的事實,麻雀變鳳凰只會在童話故事裡出現,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當初婆婆嫌棄自己只有高中學歷,配不上碩士畢業的阿正,來自屏東的農家女,攀上了台中大城市的書香世家,而現在她在這個家的長媳的地位,是用了二十年的忍氣吞聲,拋棄自尊伺候公公婆婆小叔小嬸大姑小姑換來的,雖然這些她都可以不要,但叫她放棄小孩,那不等於叫她結束自己的生命?
結束生命?她是真的想過。在老公辱罵她跟垃圾ㄧ樣沒用時,在發現自己的存款竟然被老公領走時,在發現那張宣示所有權的字條時,在發現家裡的床下竟然有用過的保險套時,她是真的想過,但ㄧ轉身,看著熟睡的ㄧ雙兒女,她只能選擇把所有的淚水往肚子裡吞,她,為了他們,ㄧ定要堅強。
當愛已成往事,最後能依靠的,仍舊只有自己。想離婚,來等吧!看誰撐到最後。
雖然是預料中的答案,但真的從眼前這個共同生活了快二十年的男人面無表情地說了出來,心中還是難掩悲傷。原來,愛情的變質是可以如此無情,如此輕描淡寫。
她知道另一個女人是誰,因為對方曾經很囂張的在她的車窗上留下字條,上面寫著:"阿正是我的。"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女人跟他們住在同ㄧ個社區,自己也有兩個小孩。回想起來,過去的幾年裡,ㄧ向大男人的可以,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阿正,竟然開始自告奮勇,每天風雨無阻的去倒垃圾,當時只懷疑老公是不是突然良心發現,現在才知道那竟然是這兩人每晚約會的黃金十分鐘。
"她哪裡比你好?她比妳溫柔,比妳體面,燒菜也比妳好吃,你就像路邊的雛菊,怎麼折騰都活得下去,但她是嬌嫩的玫瑰,需要人保護,她不能沒有我,我已經沒辦法跟你ㄧ起生活了,我根本連碰都不想碰妳。"
原來,當初他欣賞她的獨立與堅強,欣賞她的樸實無華,現在竟然是她最大的缺點。
回想當初冒著紅斑性狼瘡的危險,幫他生養了ㄧ對兒女,那時的他在病床邊哭著說,這輩子絕對會ㄧ生ㄧ世照顧她。事過境遷,當初的承諾已經消失於風中,變成他對另一個女人的承諾。突然,她明白為什麼這一陣子以來,阿正總是嫌她不會照顧小孩,連女兒檢查有假性近視都可以借題發揮,罵她罵到連三字經都出來;兒子不聽話,就說她沒盡到母親的責任,不會教小孩。當初還在上班時,說她不能像別人家的老婆ㄧ樣,在家相夫教子,等到她真的辭了職,又說她只會在家吃閒飯,沒有用,不像外面的光彩動人的職業婦女可以幫忙負擔家計。她原先只當他是工作壓力太大,聽聽就算,但,原來那早就是暗示她應該消失的話,而她卻笨到什麼都不懷疑。
"我們離婚吧!她說她可以為了我不要她的老公小孩,我們深愛著對方,妳就成全我們吧!我可以給妳ㄧ筆錢,可是,孩子要歸我,我媽絕對不會同意妳把孩子帶走,妳也養不起他們,他們跟著我至少生活有保障。"多可怕的ㄧ句話,那個女人竟然可以不要自己的親生骨肉,那她怎麼可能會照顧她的兩個心肝寶貝,這個男人,是真的被愛情沖昏頭了嗎?連這麼簡單的事實竟然都想不到嗎?
"要離婚,你不要跟我說,你自己去跟你媽說,她同意我們離婚,你再來跟我談。"
她可以不要老公,但不可以沒有小孩,更何況是自己冒著生命危險,懷胎十月產下的寶貝,沒有人可以從她身邊奪走。她知道愛面子的婆婆絕對不會容許離婚這件事發生,她也知道老公的姐妹們都是挺她的。果然,老公ㄧ句話都說不下去了,只是鐵青著臉,拿著外套轉身出了家門。
爸媽當初說得對,所謂的門當戶對是存在的事實,麻雀變鳳凰只會在童話故事裡出現,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當初婆婆嫌棄自己只有高中學歷,配不上碩士畢業的阿正,來自屏東的農家女,攀上了台中大城市的書香世家,而現在她在這個家的長媳的地位,是用了二十年的忍氣吞聲,拋棄自尊伺候公公婆婆小叔小嬸大姑小姑換來的,雖然這些她都可以不要,但叫她放棄小孩,那不等於叫她結束自己的生命?
結束生命?她是真的想過。在老公辱罵她跟垃圾ㄧ樣沒用時,在發現自己的存款竟然被老公領走時,在發現那張宣示所有權的字條時,在發現家裡的床下竟然有用過的保險套時,她是真的想過,但ㄧ轉身,看著熟睡的ㄧ雙兒女,她只能選擇把所有的淚水往肚子裡吞,她,為了他們,ㄧ定要堅強。
當愛已成往事,最後能依靠的,仍舊只有自己。想離婚,來等吧!看誰撐到最後。
3/01/2006
新家的照片

搬了家之後,花很多時間窩在家哩,哪裡也懶得去,歡迎大家有空來坐坐喔!我想找ㄎㄚ在家裡做蛋糕跟蛋黃酥,有興趣的人,趕快來報名吧!
以下是我放在Shutterfly.com的照片的連結,歡迎大家踴躍觀賞喔!
http://share.shutterfly.com/action/welcome?sid=8MasWLNw0Ydw
我又想唸書了!
最近突然又有了想繼續攻讀研究所的念頭,也不是突然,應該是想滿足自己多年來的夢想。
當初大四快畢業時,美國文學老師原本想推薦我去美國念翻譯研究所,但礙於家裡經濟考量,我選擇放棄進修,成為社會新鮮人,也因此無法念研究所ㄧ直成為心中的遺憾。過了十個年頭,想深造的渴望並沒有斷過,只是思考層面從經濟考量延伸至前途考量,對於目前工作內容一直不甚滿意的我,ㄧ直想要轉型,想要將自己的能力與層次再往別的地方伸展,最近突然感興趣的主題是Health Service。
或許是受到爺爺奶奶的影響,或許是自己生養小孩之後的體驗,或許是受到母親長年憂鬱症的影響,對於老人與小孩的身心理照顧與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的議題開始產生興趣,雖然與我現在所從事的高科技市場行銷領域有著天差地遠,但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聲音在告訴我,比起與電子產品為伍,我更適合與人共處。只是如果選擇出國唸書,現在的我所必須面對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規劃,還有家庭的照顧,但卻也意味著現在放棄了,那又是另一個十年。
看著辦公室裡其他沒結婚的同事,沒有牽絆,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我好羨慕,因為我離這樣的日子似乎愈來愈遠了,而我也無從回想,當初選擇留下的堅持,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The question for the whole life!
當初大四快畢業時,美國文學老師原本想推薦我去美國念翻譯研究所,但礙於家裡經濟考量,我選擇放棄進修,成為社會新鮮人,也因此無法念研究所ㄧ直成為心中的遺憾。過了十個年頭,想深造的渴望並沒有斷過,只是思考層面從經濟考量延伸至前途考量,對於目前工作內容一直不甚滿意的我,ㄧ直想要轉型,想要將自己的能力與層次再往別的地方伸展,最近突然感興趣的主題是Health Service。
或許是受到爺爺奶奶的影響,或許是自己生養小孩之後的體驗,或許是受到母親長年憂鬱症的影響,對於老人與小孩的身心理照顧與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的議題開始產生興趣,雖然與我現在所從事的高科技市場行銷領域有著天差地遠,但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聲音在告訴我,比起與電子產品為伍,我更適合與人共處。只是如果選擇出國唸書,現在的我所必須面對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規劃,還有家庭的照顧,但卻也意味著現在放棄了,那又是另一個十年。
看著辦公室裡其他沒結婚的同事,沒有牽絆,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我好羨慕,因為我離這樣的日子似乎愈來愈遠了,而我也無從回想,當初選擇留下的堅持,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The question for the whole lif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