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5/28)一早,我被老爸的電話叫醒,他很興奮的告訴我,他正穿著雨衣在滂沱大雨的菜市場裡款著包粽子的材料,待會兒就要跟老媽一起到台北奶奶家包粽子,交代我下午要上台北一趟,把煮好的粽子帶回新竹。
台南人真的是對吃的東西挑剔,我老爸老媽是最好的見證。雖然爸媽已經在台北生活了超過四十年,但這兩人從不在菜市場買魚,從小到現在,我家餐桌所有的海鮮魚獲不是台南親戚寄上來,就是這兩人專程回台南帶回來,而另一個他們在台北從不買不吃的東西,就是粽子。北部粽對他們而言是外表包了粽葉的油飯,只有油味沒有粽香味,這兩人徹底吃不習慣,當然也間接影響了我。
每年端午節,奶奶一定會自己包粽子,道地的南部粽。肉粽是把五花肉和梅花肉切成大塊用肉桂、醬油、白胡椒粉、八角跟米酒先滷過,再把生糯米、蝦米、魷魚、香菇跟花生一起拌炒(老媽的炒米絕活是加入五香粉、黑胡椒粉跟西螺醬油一起炒,不能炒太濕,米要乾乾的煮好起鍋時粽子才不會太爛),包粽子時就用生米料再加上滷肉和一顆鹹鴨蛋黃;菜粽則是包花生(這是喬安的最愛,加上特製油膏再灑上花生粉,超美味。台南人的吃法還要配上一碗豆腐味噌湯解膩),至於我老媽的特製素粽則是有蓮子、栗子跟香菇,也是超美味,一串二十顆粽子,再放到大鍋裡用水煮一個半至兩個小時,撈起後掛在一旁風乾即大功告成(我家通常是包二十斤,相當於五串粽子)。
在奶奶身體還很硬朗的時候,都是老媽負責滷肉和炒料,奶奶負責包。這兩年奶奶老人癡呆嚴重,身體也不好,於是包粽子的任務換到老爸身上。(不過,後來聽說他還是忘記怎麼包,趕緊打電話跟我表伯父搬救兵,請我表伯父出馬)。等到粽子煮好時,碩大飽滿的粽子,一人一粒,光看就飽了一半,但,真的很好吃。連久病在床的爺爺奶奶都吃得很開心,奶奶還偷偷跟我說,她覺得她以前包得比較漂亮,聽到這句話,我好開心,因為這是她最不癡呆的一句話。
包粽子的手藝,如果沒有傳承,是會失傳的,老爸老媽接收了奶奶的手藝,再加上自己自創餡料,而下一個接收的人應該會是我。我家的粽子,雖然食材一點都不名貴,但飽滿的粽子裡卻包裹著我最親愛的長輩們滿滿的思鄉之情與親情,我想這應該是我家的粽子吃起來無比美味的原因吧!
5/30/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吼~好好吃喔!光看你寫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不蓋你, 我剛一質在吞口水!
Post a Comment